4月12日,大国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高级技师 潘玉华应邀来到我校,以题为《德艺兼备,匠心前行》的主题讲座,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为学子们诠释新时代工匠精神。校党委副书记余敏明出席并主持讲座。
在分享个人成长经历时,潘玉华谈到她的第一位师傅是自己的奶奶,一位农村老家远近闻名的绣娘,蜀绣技艺精湛。她认为虽然没有继承奶奶的针线手艺,而是用烙铁这种“绣花针”绣出一件件军工装备精品,这也是在传承奶奶的技艺。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潘玉华1995年被招聘进入中国电科29所,成为电装车间一名装配工人。从学徒工一步步成长为高级技师和“大国工匠”,她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热情,虚心向前辈师傅请教,积极获取经验和知识;焊接完成后,她还要反复和设计师沟通,了解产品在具体实践中存在问题和经验的不足。“我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一步步地给自己设定‘小目标’,然后不断努力实现,最终走到了今天。”
“学习、专注、担当、奉献”,是 潘玉华心中工匠精神的内涵。在为某航天部件的精细焊接工作中,要在一块手表大小面积的器件上面植入1144根铅柱,保证每根铅柱中心位置、偏差小于头发丝直径的1/2。哪怕一根铅柱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一路电子信号不导通,造成机器无法正常运转。潘玉华成功完成任务,操作的成功率几乎是100%。她说:“虽然我们不是机器人,却要用灵巧的双手以同样的高标准完成一项项任务”。成功的背后其实是她通过水杯投硬币、定睛看飞鸟、镊子夹芝麻等方式的刻苦练习,以提高自己的手眼协调和专注力。
“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潘玉华表示,“我要把自己的焊接技 艺教授给徒弟们,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将前辈的精神和技艺,传承、发扬、光大,就是自己对企业、社会和国家最好的奉献”。她挖掘徒弟“闷葫芦”张彬彬稳准快的优点,鼓励她参加技能大赛,并最终帮助徒弟获得全国电子制造技能总决赛的冠军。她结合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独特解读,提出“守匠心、攻匠行、成匠品“的育人理念和 “4321”质量理念与方法——四维榜样观、三匠育人观、两驱质量引擎以及一体质量方法,激励同学们要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
在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从业感悟后,潘玉华还与现场同学互动,针对同学们的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精彩的回答,获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余敏明副书记希望交大学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以潘玉华所代表的劳模工匠为榜样,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主动学习、保持专注、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勇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把青春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相关链接:
潘玉华,女,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高级技师(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办人),专注无线电装接工作28年,曾获得2015年 “大国工匠”称号、 中华技能大奖、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三届中国质量奖(个人)、全国五一巾帼建功标兵、天府工匠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