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学会顾问、中国垓电焊接技能大师、中核二三公司高级技师彭存利:"焊"卫硬核

如何能出色地完成每一次任务?

彭存利给出的答案是:怀揣敬畏。

在一线焊接的20年中,他怀揣敬畏焊接每一条管道,也同样怀揣敬畏,应对每一次危险。

“核级焊工”彭存利的眉尖和眼睛之间,有一道浅浅的疤痕。那是焊枪给他留下的“烙印”。

2021年12月15日,正值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安全发电30周年,当领军人物在报告会上慷慨陈词,放眼核电未来之时,彭存利则回忆起34年前的大年夜,他独自攀爬到七八十米高的核岛上焊接穹顶,身上不断冒着热气,脸上却结满了冰渣的情景。

四野无人,海风扑面。彼时的他头戴焊帽、手持焊枪。抬头看见烟花在面前绽放:火花四散,像极了迸射的焊花。

微信图片_20220629145219.jpg

< 荣光 >

上世纪70年代,为了参与“两弹一艇”的核工业建设,彭存利跟随父辈一代转战大西南,驻扎在四川省广元市的崇山峻岭间。山路崎岖,彭存利每天上下学都要爬坡过坎,但他却有着难掩的兴奋。

在山沟里、土坡上,他时常遇到头戴面罩的电焊工人们作业。滋滋滋......一阵火花飞溅,材料表面的黑斑被刮去,焊缝呈现出金色或银色光泽。年幼的彭存利蹲在一旁,盯得出了神。

1986年,18岁的彭存利高中毕业,他果断选择到一线当焊工,成为中核二三的一员,跟着大部队开拔到浙江省海盐县。

终于轮到自己拿焊枪,他的兴奋的劲儿上来了。谁知通上电的焊枪把手一点都不听他使唤,而且越着急越使不对劲儿,焊出来的缝七扭八歪。旁边的老师傅见状,拍了拍他的肩说道:“小伙子急不得,焊成我们这样可是得下一辈子的功夫呢。”

手艺不过关,彭存利就只能清理焊渣。年轻的彭存利趁着大家吃饭午休的空档,拖着废弃的钢管在一旁练习,饿了就啃一块馒头。一个月后,老师傅们都注意到了这个肯吃苦的小伙子,开始主动教他焊接手艺。

很快,彭存利得到了焊接核岛蒸发器底座的机会。而他上了操作台面,基本就没下来。两天时间,不眠不休,40多公斤的焊条,堆成了一座小山。“那时年轻啊,浑身有用不完的劲儿。”

80年代初期,为支援东部沿海工业发展,大批像彭存利一样的核工业建设者汇集到秦山脚下。现如今, 9台运行的机组伫立在杭州湾畔,通过架设在山峦间的高压铁塔和输电线,源源不断地将绿色能源输入华东电网,为长三角发展注入动能。

微信图片_20220629145228.jpg

< 敬畏 >

从秦山核电站高处眺望,可以看到当年彭存利焊接过的一期核岛穹顶。在核电站门口,“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国之光荣”的13个题字格外显眼。

如果把核反应堆比作核电站的“心脏”,那么连接起压力容器系统回路的主管道则是负责输送高温、高压与高辐射、高流速介质的“主动脉”。

只有技术最好的“核级”焊工,才有资格焊接主管道。秦山核电站一期建设,负责主管道焊接的老师傅都有留苏背景。他还记得当时去围观,看着鱼鳞纹样的焊缝翻转着相同的曲度渐次排开,不禁感叹:“看着真叫一个舒服,连机器都焊不出这样的。”

十年磨一剑,1996年核电站二期动工后,彭存利已经取得焊接主管道的资格。他将自己的工号刻上了主管道,而且还成为了焊接队的队长。

如何出色地完成每一次任务?彭存利给出的答案是:怀揣敬畏。在一线焊接的20年中,他怀揣敬畏焊接每一条管道,也同样怀揣敬畏,应对每一次危险。

彭存利一直记得一次检修经历。那是秦山核电站三期的一次例行检修,为焊接提供保护的氩气室突然响起了警报。彭存利第一个冲了进去,发现设备管道出现裂缝。他低头看了看自己胸卡,氚气剂量值飙升到了80,已产生了一定的毒性。

彭存利赶紧去找工具,回来一看,短短几分钟,剂量值已蹿升至2000。如此高的浓度,需要几人轮流作业减轻危害。同行的工友听到后,拿者焊枪的手控制不住地抖起来,彭存利当即决定一人进入室内,焊牢裂缝。

作为中国第一批核电焊接工人,彭存利接连参与到秦山、大亚湾等标志性核电站的建设中,累积的经验也成为一座富矿。

微信图片_20220629145233.jpg

< 旗帜 >

2007年,我国通过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 确立了清洁能源——核电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从此,中国核电开始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而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核工程综合安装企业,中核二三却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难题。彭存利意识到,传统的师带徒已然不能满足焊接需求。2009年,他离开了奋战二十年的一线,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公司招募了第一批焊接工人。

到2015年时,彭存利已累计培养了1000多名焊工,几乎每一名他都亲自遴选、指导过。2021年获评“全国技术能手”的未晓朋,是彭存利的得意门生。但当初拜师前他心里直犯嘀咕,因为彭存利的严格与名声都让人生畏。“师傅的严格,是心细如发。”从电弧的移动再到手持的高度,未晓朋在焊接时的每个细节,都会被彭存利看在眼里。“而且师傅来的时候从不吱声,猫着腰在一边观察,就是要看你平时操作认不认真。”

工作中极度严肃的彭存利,平日里却格外亲和。只要有工友去他的办公室,不管多忙,他都会放下手边的材料站起身,拉出椅子,再顺手递上一支烟。每次彭存利到车间指导,大家也会直接喊他“师傅”。未晓朋说:“师傅是中核二三的旗帜,我们都在向他看齐。”

如今,彭存利虽然要负责秦山分公司上上下下的大小事物,但他每天都会早早地出现在车间,尤其是赶工期间。他说:“即使不在一线,我也要作出榜样。”

随着技术迭代,自动化焊接已成为大势所趋,但核电

领域管道架构复杂,很多逼仄角落和弯曲角度仍需要手动焊接,甚至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退居幕后十多年的彭存利最近开始尝试线上授课,他说要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紧跟时代。“我当年焊接的时候......”戴上了老花镜的彭存利,讲起过往的经历,眼睛瞬间又亮了起来。